包世臣

 百家姓大全   2024-08-13 18:04     0 条评论
摘要:

包世臣(1775~1855),清代学者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字慎伯,号倦翁,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、小倦游阁外史。安徽泾县人。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,包氏旧居接近其地,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。自幼家贫,勤苦学习,工词章,有经济大略,喜谈兵。嘉庆十三年

  包世臣(1775~1855),清代学者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字慎伯,号倦翁,又自署白门倦游阁外史、小倦游阁外史。安徽泾县人。泾县于东汉时曾分置安吴,包氏旧居接近其地,所以学者称安吴先生。自幼家贫,勤苦学习,工词章,有经济大略,喜谈兵。嘉庆十三年(1808)中举,多次考进士不中,以大挑试用为江西新喻县令,年余,又被-免职。此后曾先后为陶澍、裕谦、杨芳等人幕客。他毕生留心于经世之学,并勤于实际考察,对于漕运、水利、盐务、农业、民俗、刑法、军事等,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。东南大吏每遇兵、荒、河、漕、盐诸巨政,经常向他咨询,以此名满江淮。鸦片战争时期,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和中国人民的-斗争曾有记述与议论,颇具卓见。包世臣思想、学术皆不同于乾嘉以来一般学人。他论文也贯穿经世之旨,与当时古文家、经学家异趣。他反对脱离民事,将道抽象化,批评韩愈、柳宗元以来古文家抽象地载道之文是离事与礼,而虚言道以张其军(《与杨季子论文书》);讥刺近世治古文者,一若非言道则无以自尊其文;提出道附于事而统于礼,事无大小,苟能明其始卒,究其义类,皆足以成至文,固不必悉本忠孝,攸关家国,提倡言事之文记事之文(同前)。这是与明代归有光、唐顺之以来的古文派及当时的桐城派针锋相对的,反映了近代要求文章与经世相结合的潮流。他的文章也大都关切时务政事,谭献称其深切著明(《复堂日记》)。姚柬之评他的文章说:少事谨严,老弥健肆,一洗数百年门户依傍之陋。(《书安吴四种后》)其诗亦廉质竣整(林昌□《射鹰楼诗话》)。以五古为最好。他学书30年,为书家大宗,论书法尤精,所著《艺舟双楫》为中国书学理论重要著作。篆刻亦为当世推重,间亦作画。字慎伯,晚号倦翁、小倦游阁外史,邓石如弟子,安徽泾县人,泾县古名安吴,故人称“包安吴”,嘉庆十三年举人,官新喻(今江西新余)知县,仕途不顺,终归布衣,学知渊博,对经济、文艺有研究。工诗文书画,能篆刻,其书法备得古人执笔运锋之奇,一时称为包体。他对自己的书法极其自负。自言“廿六而后学,四十而后知。”、“慎伯中年书从颜、欧入手,转及苏、董,后肆力北魏,晚习二王,遂成绝业。”自以为“右军第一人”。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并非如自诩的那样不可一世,他的草书中堂大有肉多筋少之感。不过他的《小草诗册》却很有特色,确有集碑贴于一人之感。

  同年(公元1775年)出生的名人:许乔林 (1775~1852)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 陈盛韶 (1775~1861)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 符其珍 (1775~1845) 海南省文昌 张问莱 (1775~1838) 大诗人张问陶季弟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钮祜禄·丰绅殷德 (1775~1810) 和珅之子 辽宁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 + 更多公元1775年出生的名人》

  同年(公元1855年)去世的名人:林凤祥 (1825~1855)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 梁发 (1789~1855)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 李士林 (?~1855) 安徽省阜阳阜南 戴钧衡 (1814~1855) 安徽省安庆桐城 卓秉恬 (1782~1855) 沧浪七友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李开芳 (1811~1855)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广西自治区南宁武鸣 + 更多公元1855年去世的名人》

  包姓名人堂包起帆 港口装卸工具发明家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人 包宗顺 江苏省镇江人 包勋 安徽省六安舒城县人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镇江扬中市人 包博如 (1911~1984)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人 包川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人 包建华 江苏省镇江句容市人 包荣父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人

  泾县更多人物

  翟诰 汪恒富 (1931~1994) 查波平 潘锡恩 (1785~1866) 清朝官吏 葛铭勋 (1897~1950) 王稼祥 (1906~1974) 吴寿祺 吴玉如 (1898~1982) 泾县三吴

本文地址:http://baijiaxing.huashi123.cn/5772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百家姓大全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 发表评论


表情